燃烧的海洋_第三十七章 远洋护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远洋护卫 (第4/5页)

高性能的多用途战舰,“威海”级能在末段反导能力与远程打击能力之外的其他性能上,完全达到“昆明”级的标准,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多用途驱逐舰。如果客户没有那么多钱,对战舰的性能要求不是很高,“威海”级还能在标准型、也就是中国海军的反潜型基础上,适当简化作战系统,降低建造价格。

    事实上,这已经是各个西方国家战舰营销的基本模式了。

    在出售的二十八艘“威海”级中,有二十二艘是“低配”版本,其中又分成了反潜型与多用途型。因为是“低配”版本,这两种型号的“威海”级主要简化了电子设备,毕竟电子设备是战舰上最昂贵的组成部分。剩下六艘中,四艘是“标配”版,其中又有两艘是多用途型。只有沙特阿拉伯采购的两艘是完全以“昆明”级为标准的“高配”版,而且这两艘也是沙特海军东西两支舰队的旗舰。

    当然,对中国海军来说,“威海”级仍然算不上是“完美”的战舰。

    关键就在动力系统上。

    虽然“威海”级的最大续航力达到了七千五百海里,而且能以三十节的速度航行四千海里,在测试的时候达到了三十四节的最高航速,但是仍然比不上核动力战舰,而且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远洋作战能力。

    唯一的改进办法,就是采用核动力。

    为此,在下达了第二批八艘的订单之后,海军委托威海造船厂,研制适合护卫舰的核动力模块,并且在二零三一年批准了一笔高达十五亿元的研制费用,在今后几年还会继续投入研制资金。

    只是,海军看重的不是裂变反应堆,而是聚变反应堆。

    根据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聚变反应堆的总质量比裂变反应堆小得多,而且可以非常便捷的控制反应堆的输出功率,从而用同一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