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2章 大汉官话 (第4/7页)
的,但其它的女人,却总觉得有些脸盲,若不是一边有内务府的太监在旁边小声的介绍,他有好些个叫不出名字,或者跟别人搞混。 本以为和她们会难以交流,结果他意外的发现,这些蒙古诸侯之女,居然已经都会说汉话。虽然说的不太流利,但起码他听的懂。 这时他又发现了一件事情。她们说的并不是皇帝的家乡话,也不是明朝皇帝的家乡话,也不是洛阳读书音,他们说的是北京话。 嗯。不是后世的北京话,但差不多。 这个时候的北京话,应当叫大都话。 大都话跟后世的北京话很接近,也是北京城几百年来最通行的话语。 在辽、金、远等北方草原部族不断的入侵以及统治下,北方的语言千百年来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到了元代时。官方规定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 当年元人占领中国后,开始强行推广大都话,汉语中大量的加入了蒙古语词汇,汉语的结构都发了改变,汉语和蒙语同化。 刘钧这时也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云南、贵州、四川人的语言,跟淮河以北的语言,与大都语极为相近。 其根本原因,就是蒙古人率先把这些地方征服了,然后在这些地方推行的大都话力度最强。 明初曾修订洪武正韵。是将江淮方言做为官话推行的。不过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大都话依然流通甚广。 历史上,后来满清入主中原,也大力推行大都话,最终后世的普通话就是以大都话为标准普及开来的。 说起官话,中国地大特博,幅员辽阔,族群众多,因此语系也众多。粤语、闽语、客家、吴语等数个大的语系下,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方言。 在江西等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