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9章 先打了再说 (第5/7页)
薄收,而是精耕细作。在江南。种稻一亩需要投工十一个半左右,还得用肥料,一般的河泥、草木灰之类的已经不够了,还得专门花钱买粪肥和豆饼肥。一亩田得用肥主要是豆饼一百六十斤,再加上种子、农具等各项投入,总计得投入四块半银元左右。而以每亩稻田平均产谷四百五十斤左右计算。以每担谷折银元一块三左右计算,亩产值将近六块银元。” “亩收六块,除去每亩投入的四块半,能获利一块半。种十亩,不过收入十五块,就算现在推广双季稻,但肥料得加大投入不少。” “可如果改种桑,则每亩需投入人工四十八个,用豆饼七百五十斤,加上其它桑苗、农具等,各项投入总计为每亩七块七,投入比种稻高出许多,但种桑每亩产值却能达到二十块,除去各项投入,还能得利十二块三,是种稻的八倍收益。” “如果以每个男丁可种桑四亩,或种稻八亩计算,那么种稻能获利十二块,种桑则为近五十块,种桑依然是种稻的四倍多。尤其是江南地少,种桑的土地还有相当一部份能够由不宜种稻的土地改造而来,经济方面提高更高明显,今年三江区还在推广桑基鱼塘,基种桑,塘蓄鱼,桑叶饲蚕,再以蚕屎饲鱼,塘泥肥桑。使得种桑收益更高。” 有着这些详细的数据一对比,江南百姓当然更愿意种桑而不是种稻。 而且种桑比种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种桑养蚕后,还能再把茧缫丝出卖,甚至再加工为丝织品,这让种桑养蚕有了进一步的附加值提升,收益更高。 刘钧听的直点头,李春江的这番话不是空话,说的很透彻且有数据做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