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九一 牒书走报州与县(4) (第3/5页)
生大项里的基础建设,支出一百四十六点八万两。这基本都是民役和材料钱,真正苦工主力都是服刑犯人,省了很大一笔工钱。 “这样算下来……去年岂不是入不敷出?”崇祯叹道。 崇祯二十一年全年的财政收入高达五千四百三十万两,这个数字曾让崇祯兴奋了足足两天两夜,做梦都合不拢嘴……直到今天看到了支出明细。 “总支出五千五百九十七万四千两,”朱慈烺道,“去年国库亏空一百六十七万四千两。” 崇祯心口一痛,道:“这些银子可是一分都没有算宗藩和内帑。” 朱慈烺的削藩计划受到了或明或暗的抵触,并没有能够形成法律。不过册封权在皇帝,发放禄米的权力在户部,崇祯不册封亲王,户部不拨款,宗亲闹得再厉害也没用。其实崇祯的意思正是这样消极拖着,反正这也是万历之后的传统。 “是儿臣思虑不周,今年开始,国库每年给内帑输入三百万两。”朱慈烺笑道:“过去的就算了吧。” 明朝的内帑和国库就像是拔河比赛的两头。皇帝强势的时候,能从国库捞到银子。内阁强势的时候,宰辅就能把内帑挤空。崇祯皇帝则是个外强中干的皇帝,看起来强势,但内帑早就被国库吸空了。 “三百万两……是不是太多了点……”崇祯颇有些不好意思。 “没关系,父皇拿了这三百万两,把整个宗藩都负担起来了,日后不用国库另外支出。”朱慈烺道。 崇祯盯着朱慈烺的脸,心中暗道:虽说由帝室负担宗藩,但你之前就说过,不给宗藩一呃铜板……这不是等于吞没了宗藩的银子? 朱慈烺倒还没这么黑心。他还打算用这笔银子建立一个宗室基金,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