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九一 牒书走报州与县(4) (第2/5页)
活了。朝廷固然不能因此补贴学生家中,起码也得供应一日两餐。现在学生用的课本都是代代相传,已经很节俭了,但各校修建图书馆、实验室,这些银子却不能少。而且以前用犯官,基本可以无视人工,如今越来越多师范生开始执教,这些人的薪俸可不能省。” 朱慈烺想了想,还是没有将老师月薪高达五两的事说出来。一来父皇未必有“五两”这个概念,二来万一他有这个概念,恐怕会更心疼。 如果说国防军费是切肤之痛,教育支出是历朝历代都不能免的德政,但下面的数字则让崇祯呼吸急促。 “为何行政开销花了两千五百八十七万两!”崇祯大声读着数字,不可思议地看着朱慈烺道:“你给他们加了多少薪俸?” “儿臣并没加薪俸。”朱慈烺无辜道:“祖宗定制,官员薪俸有米有钞,儿臣只是统一将之折成了银两。父皇,其实算下来也不多。废卫所改郡县之后,我大明有一百六十府,一千五百余县。各县从官员到吏目都要朝廷支付薪俸,总员在十六万人以上,的确不多啊。” 崇祯放下报表,道:“朕当日就跟你说过,给吏员开公食银简直是浪费公帑。这些银子本来就该是官员自己出的。” “然后这些人都成了官员的私人,欺上瞒下,败坏风气?”朱慈烺摇了摇头:“父皇,国变之事并非简单的兵战不利,我朝体制也是有问题的。如果各县行政能力强,首先不会因为天灾而绝收,其次也能保证赋税,不至于国库彻底空虚。最起码不会发生民变,这恰恰是甲申国变的直接原因。” 崇祯默然,再看下去只有黄淮治水、赈灾开销三百万两一个大项。这也是个无底洞,只要国库有钱,就得往里扔。其次就只有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