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四二 吟到真诗喜欲狂(六) (第2/5页)
活看到了一抹亮色,对于紧随其后奉命“保护”的左军士卒也不觉得太过难熬了。 小舟与岸边越发近了,只隔开盈盈一水,两人都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对方的须眉,以及脸上久违的期盼。傅山真希望能够像师父那样,踏水而过,将收罗来的消息交到袁继咸手。 袁继咸也觉得那艄公真是慢得让人挠心抓肺。 终于。船与码头不过两步长短,傅山弯腰从船板上抓起一个包袱,纵身跃过江水,落在码头上。常年浸泡在江水的板材登时发出吱呀哀嚎之声,好像随时都会被这清瘦的道士踏断一般。 袁继咸大步上前,托住了就要行礼的傅山,激动问道:“江东可有何消息?” 傅山轻轻提了提手里包袱。道:“明公,此处非深谈之所。” 袁继咸到底也是节制方面的大员,当即收拢激动之情:“且随我来。” 二人径直往临时下榻的民居走去。这附近早已经是左军的领地,到处可以看到明岗暗哨。傅山是左良玉到来之前就渡江北上的,此刻看了不由心惊:这左良玉兵强马壮,真保不住生出一些别样心思啊!袁公为他作保。自己又因对袁公的信任,在皇太面前把话说得较满,万一误了国事如何是好? “楚镇大营就设在此处?”傅山问道。 袁继咸点了点头,道:“楚镇在江只有一军,大约三万众。” 傅山是明白人。知道左良玉就算要打江东,也不会抛下所有的地盘。尽起大军东犯。江南士林动辄喊什么左良玉有廿万大军,吓得魂不附体,实在是书生之见。换个角度想想,寻常人家里有一百两银的家底,难道会全数买成米粮么?就不用买点布匹做几身衣裳?就不预留一些置备墨?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