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装穷 (第3/9页)
了中国。 带领这支苏联军事小组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出于国际事务上的考虑,这位才晋升上校不久的学院派军事专家,又一次获得晋升,军衔少将。 他的目的地将是中国的华东战场,和重兵集结的华北。 和曾一阳一样,彭总对苏联军事专家的影像不是太好。因为共产国际在很多事件上的偏袒,让不少人蒙冤,更气人的是共产国际的霸王条约,更是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党内高级领导人,甚至是一国的党的领袖,都是敢怒不敢言。 彭总提出要和40军商量苏联军事专家的接待问题,曾一阳并没有拒绝,虽然他知道来的这个人很牛,即便现在他还没有牛起来,但已经出现在了斯大林的眼中,成为其很看重的年轻将领。 他的发迹在于他是第一批苏联装甲兵作战部队的指挥官,对于苏联的机械化军队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崔可夫,即便不知道二战历史的人,也会多少听说过这个名字。 事实上,曾一阳和崔可夫还有师兄弟的情谊。两人都曾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生,崔可夫比曾一阳大一届,两人也见过几次面。不过两人的学习方向显然有些不同,崔可夫是东方国际军事事务专业,而曾一阳是多兵种协同作战专业。 说不上熟悉,但也是见面能认出对方的那种。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联派出的军事专家进入广州政府,为国民党北伐和建立黄埔军校出谋划策,当时才二十多岁的崔可夫在中国就生活了两年。 足迹遍布中国的西南,东南等六七个省份,是苏联的东方事务专家。 当然,崔可夫如果只是这么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