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六八章 兵困五常 (第6/7页)
他惊醒。才发现山西除了日军控制的地方最好之外,就数八路军的根据地最大。这哪儿成,阎锡山对日军不敢发脾气,但八路军是他请来的客人,也站到他头上来了,一生气也跳出来,首先准备解散青年,还准备动用中央军和晋绥军的主力,将八路军129师的太行根据地形成包围之势。 山东战场好一些,这片区域是国军实力最弱的区域。 实际上,在山东的国军,要么被日军收编,成了二鬼子,要么上山当土匪去了,根本就没有正规军的影子。 40军主力在胶济线,津浦线的作战频频得手,这让山东日军一直哭着喊着要增援。可是华北方面军就是不管不顾,放任山东战场糜烂,反而集结重兵,在雁门关,平津一线,就是防止任何华北中国军队,进入东北。 种种消息分析下来在,曾一阳捂着脑袋一阵头痛。 原本计划9纵在冬季进入东北的计划,不出意外的话,就要泡汤。丢下文件,曾一阳叹了口气道:“自力更生,谈何容易啊!” 但眼前还有一个果子等着他去摘,容不得他闲下来。 四千伪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还是将一个五常城内挤的满满当当的,警卫团攻克五常县的时候,不少老百姓都知道,今后的一段日子里,他们的家乡很快就要成为战场了。 不少人听从了警卫团的宣传,三五成群的拉着家眷,和值钱的细软,投奔三江地区。 凭借他们手中,从警卫团中获得的路引,这些人一旦抵达三江地区,就能凭借手中的路引获得一块土地。不过这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很多人都有种故土难离的情节。 反而五常城外的几个集镇中,大部分都是周边的农民。他们本来住的很分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