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南政 (第3/4页)
增加军粮和国库收入的官税。 当然,大汉带去秩序、文明,当然也带去了剥削,大汉由于常年向中原用兵,向南中抽调大批汉蛮丁壮参军,减少了不少壮劳力,也会形成与诸夷的紧张关系。 只能说大汉不是圣人,有所予,必有所求。教化蛮夷,传授先进工具,也是为了更好的让南蛮上缴赋税,用来充实国库。毕竟落后的蛮族,再榨干也榨不出什么,不如教会他们一些东西,让他们产出更多的物品,也便于大汉收取更多的赋税。 刘禅抿着茶盏,说道:“治理南人,当不同与汉地相同。不过切记一点,大姓、诸夷虽可用,但亦需防止其做大,分而建之,实乃上上之策。” “诺!” 南中的社会情况与汉地不一样,南中在大汉统治之前,那就是奴隶社会,甚至还存在着母系部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祖宗结构。 大汉不可能一下把他们由奴隶社会进化到封建社会,而且凭借着云贵山区的地势,大汉想做也做不到。 需要因时而议,大汉尽可能的在平原或是河谷地区教化蛮夷,让他们学会汉人的农耕,离不开土地,使他们定居。同时允许或是默认,那些地方上的汉人大姓,或王、侯、邑侯这些人的权利,让他们能缴纳赋税,服从大汉诏令即可。 也就是说要在南中同时推行封建地主制及封建领主制,在汉少而夷众的情况下,大汉官府团结汉人大姓(领主)以及忠于大汉的蛮夷部落,才能有效的治理南中。 在数百年之后,在恰当之时,便可通过军事手段,分化这些蛮夷百姓。如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改土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