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_分卷阅读32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4 (第2/4页)

就得按照答礼诗的思路来做,还要联系上文,把也捎着写上一两句。

    倒是首很纯粹简单的“宾尸”之诗,也就是请先王的来享用祭祀的食物, 并降福庇佑王室。

    但祭典上的公尸并非真的尸,而是指宗庙祭中,被周王指定扮演先王,代先王领受祭礼、降福庇佑王室、天下的卿士,公尸起则祭祀完成。尸是指其身份——其不以人而是先祖之尸的身份领受祭祀;而公则是祭祀之中对这位扮演先王的卿士的敬称。

    二诗在卷中先后紧挨着,宋儒皆以为是公尸受祭后赞美君子,愿君王令德光耀、肃肃威仪,纲纪天下之诗。这首诗虽以赞颂君王“嘉乐”为主,却还暗含着一点委婉规劝的意思,这点温柔讽谏,就在最后一句“不解于位,民之攸墍”上。

    这一段全文是: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墍。

    其中的朋友并非指现时的朋友,而是指朝廷众臣。百辟即是诸侯,不解是指不惰,墍则是休息的意思。若君主能纲纪四方,令众臣依赖,臣子自然柔顺而爱戴天子;枢机重臣各安其位,君臣上下交泰,自能政通人和;当此之时,百姓就可以安然休养生息。

    这句正是委婉劝谏君主勤于政务之意。

    若只求简单平顺,按着题目文字顺破作“古之君子不荒怠政务,此所以宜民休息也”即可,但这么写的话就太平淡了,整篇文章也就被束缚在“勤政”二字里。而破题又是挈领一文的总纲,一旦破题破窄了,就很难把文章内容扩展到整首诗主旨上。

    而这首诗真正的主旨纲领并非最后这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