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_第十一章 不可否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不可否缺 (第5/6页)

黄帝”号最初是作为常规动力航母进行设计的,如果改为核动力航母,必须对舰内结构做出重大改动,比如取消烟道,增强反应堆舱的防护力度,必然导致工程规模浩大,降低工程效率,最终花费很有可能超过重新建造一艘同级别航母的全部费用。

    随后,燃气轮机方案也被踢出局,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合适的大功率燃气轮机。

    这下,剩下的只有蒸汽轮机方案了。

    正是在二零零六年左右,通过采购“现代”级驱逐舰,从俄罗斯获得了舰用大型蒸汽轮机,“黄帝”号的改造工作才提上日程安排。

    只是,从俄罗斯采购的蒸汽轮机并不过关。

    在海试中,“黄帝”号的最高航速只达到二十七节,比海军提出的基本要求低了百分之十。虽然这个航速足以满足舰载航空兵作战需求,航母只需要达到二十六节,j-15就能从左侧的重载起飞点上,以最大起飞重量滑跃升空。但是在实战应用中,二十七节肯定满足不了作战需求。

    东海冲突,已经证明了航速的重要性。

    除了功率不达标,可靠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从第一次海试算起,八年里,“黄帝”号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港口或者船厂维修,每次进港,都要对动力系统进行全面检修,才能保证下次出海不出问题。

    受此影响,八年来,“黄帝”号没有执行过一次满时作战部署。

    根据海军提交的报告,“黄帝”号最长的一次出海时间只有三十七天,远没有达到设计时提出的九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