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德国必胜论 (第4/12页)
来越多。 去年东北新移民一千三百万人,东三省官府向他们供应了四百多万吨的粗粮以及接近百万吨的细粮,但是对应粮食产量来说,这点消耗还是无法将官府与李安生控制的屯粮机构的库存消耗。 李安生为什么要买战舰,就是因为东北官府有这个实力,钱没有,有粮食。 既然一时之间无法将更多的粮食换成钱,那不如换战舰。 李安生甚至在考虑,继续追加战舰,将来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为什么?粮食销售不出去,只能依靠巨舰大炮来打开市场。 另外,说服德国等国家进行粮食战略储备,或许也是个好办法,这次用二十万吨大豆以及三十五万吨小麦来换取一艘主力舰,实际上很值得。 德国方面已经确认了造价,也采用了李安生提出的方案,基本上就是德国正在设计的“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进型号,采用平甲板舰型,长210.4米、宽29米、吃水近10米,设计排水量26600吨、满载排水量31200吨, 8门50倍口径的305毫米主炮主炮沿甲板中线布置,以双联装分别布置在首尾两端,这也是该类型的主炮第一次配置在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上,虽然相比同期的英国战巡主炮口径偏小,但是有更快的射速。 也通过了李安生的提议,采用油煤混合燃烧动力,也就是以燃煤为主,燃烧时向炉腔内喷洒重油增加效率。 这艘战舰造价一千六百万两银子,加上必要的培训费用,其他的杂七杂八,那么多粮食刚刚好。 这么多粮食还是分期付款,三年付清。 也许,每年储备上七万吨的大豆,以及十万吨多一点的小麦,对于德国军方来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