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五章 改进 (第4/6页)
所谓的科研链,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链起来的。 黄茂等人倒是很高兴,他们刚刚在来自香港的多名律师撰写的厚厚的法律文件上签了字,差不多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华锐公司,只留下一个署名权。 80年代的中国人,也从来没有通过专利或者类似的手段赚到钱的,黄茂等人对此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反而是名声多一点。 名声自然是要一篇篇的论文堆出来。 杨锐根据后世常用的DNA合成仪,随便摘抄一些,就用在自己新买的DNA合成仪上。 新招募来的小牛张学通是工科出身的,配合杨锐花钱请来的两名机电系的老师,简简单单就将DNA合成仪的大部分改装给实现了。国内的环境就是这样,改装旧仪器,合成破仪器才是主流,不懂英文的科研人员很多,一点动手能力的少。 像杨锐此等土豪,也就是国内的院士级的实验室才能见到。 28万美元,可是快赶得上唐集中经营多年的实验室的资产了,也就是院士级的实验室才配得起。 不过,杨锐写在新论文里的思路,需要的不仅是动手能力,还得配合相当的材料和零件,国内找不到的东西,张学通就没办法了。 对此,杨锐倒是很有办法,寄送论文给期刊社的同时,另寄一份给DNA合成仪的生产公司“生物研究”。 张学通对此稍微有些不安,问:“这个生物研究公司,会不会把咱们的技术剽窃了去?” “一般来说不会,他们也不知道咱们留了哪些证据,比如我刚才拍的照片,就属于咱们的证据,他们如果剽窃了,咱们不止可以告他们,还可以在圈子里骂他们……”杨锐说着笑了一笑,道:“做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