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四章 渠道 (第3/6页)
研究。 如果能做出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制成副作用更小的止痛药等等,这种成就感是空前的。但是,只是发现药物的靶向目标,然后看着别人用这种研究制成药品,成就感就变的间接性了。 自己读研的时候,杨锐对于研究的东西是没有选择的资格的。在过去的一两年时间里,杨锐才真真正正的体验到了不同类型的研究。 杨锐私下里比较,相比一系列的纯学术论文,他似乎更喜欢辅酶q10的生产技术,尽管明知道自己的学术论文,最终会转化成有用的东西,但辅酶q10的生产技术所带来的那种能够做出实际东西的快感,还是胜过了所谓的未来成绩。 所以杨锐本身是不在乎克隆突变基因是他做出来的,还是黄茂做出来的。 做科研的人,尤其是做自然科学的人,除了少数如理论物理这样的专业,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最终的目标都是转作科研老板了。 确定方向,获取经费,分配任务,督促进度,检查成果等一系列的工作,是大部分的教授级人物的追求,更是牛牌学者的日常。 杨锐没有一颗爱因斯坦或者霍金般的大脑,那他唯一有可能走上科研巅峰的道路,也就是成为爱迪生或者奥本海默了。 当然,这是一条权力和声望并重的坦途,杨锐只是不确定,自己是否这么早就专做老板。 20余岁的黄茂,还没有50岁时的经验和能力,虽然潜力无穷,却尚未证明自己。 杨锐也无法确定现在的黄茂是否能赢下与理查德的科研的竞赛。 如果输了,且不说一条价值数百影响因子的创意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