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 帝国国会 (第4/5页)
朝廷态度的议员能获得多数地位,在章程中明确规定资政院议员钦定和民选各占其中一半,但由于正、副议长也由钦定,实际上钦定派拥有了潜在地左右多数力量。好在各地士绅只以召开国会为目标,对钦定人数过多也无意见。 但林广宇的思路远远与慈禧不同,亲政后颁布的《预备立宪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增加民选议员的名额,在维新元年各省议局会议召开后,以上谕地形式对名额分配进行了调整。原本钦定议员中宗室王公世爵有14人,外藩王公世爵有14人,满汉 .部衙门官有32人,硕学通儒有10人,多::)纳税议员有 — 林广宇对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首先,是以设立弼德院为名,将宗室王公世爵、外藩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宗室觉罗的名额砍掉了一半,另外一半转移到弼德院;其次,硕学通儒的名额从10人人,资政院、弼德院各占一半;再次,多额纳税议员除保留2用于京畿大族外,其余全部分解至各省选举;最后,皇帝以军人和官员不能当选议员为由,砍掉了所有衙门官的名额,全部分解至各省民选。 最后一番折腾下来,200资政院议员名单中民选议员为165,钦定议员为35人,只占了六分之一强,民选议员占了绝对多数,还另外下诏,谓资政院首次开会其正副议长由皇帝提名后交该院选举,得票超过半数方可当选,今后资政院正副议长将由议员们自由推选,皇帝不做人选推荐,以显示最大限度的开诚布公与尊重民意。 表面上看,林广宇这番调整是朝廷放弃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