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 事有反复 (第2/6页)
为广东咨议局议员。到了此时,陈炯明为同盟会诸人所重视,在他30岁生日前夕发展为同盟会会当时同盟会成员唯一一个在议局担任议员的成员。邹鲁因为和他是同学,便一直负责同盟会与陈炯明的单线联系。 由于陈炯明的公开身份极为有利,黄兴便委托陈炯明创办《可报》,以军队为主要宣传对象。每逢报纸出版,就派人尽快送到兵营,名义上对军人半价,实际上是免费赠送。报上文章,除小部分是陈炯明所写外,其余大多数是宋教仁等人的大作,但由于宋教仁姓名比较敏感,在报章署名时。几乎所有同盟会成员的文章都署名为陈炯明。 这样一来。陈炯明地大名更盛,加入同盟会还不到2,已成为党内地后起之秀。地位扶摇直上,堪比当日地汪精卫。《可报》在陈炯明的创办下,不仅成为革命派思想传播的舆论阵地,还成为革命派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每次陈炯明都会安排密码本,通过独特的解读方式,在报纸的文章中隐含暴动的组织信息,通过这个途径。同盟会不仅牢牢掌握了起义地进程,而且还方便地进行传递和沟通,相关策反亦卓有成效。在同盟会诸位大佬的心目中,陈炯明是值得信赖与依靠的“优秀分子”。 按陈炯明的建议,为了让革命党的敢死队能在广州城内立足,事先在城内以商店和住户的名义,设立40多个秘密机关。这些机关通过单线与胡汉民、统筹部发生联系,彼此间却不发生关系,虽然信息传递的效果差了点,却十分安全,能够避免一个机关被破获,所有机关都被牵连的局面。也正因为如此,内政部安插在广州城地探子一直都没有发觉异常情况,只把同盟会诸人地云集看作是广州城商业发展的必然后果。 军械的偷运同样采用了障眼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