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0章 (第3/4页)
当时不少乙等学次的学子,思虑好一会儿,知晓杭王势大,军功在身,就写了杭王,此时杭王出事了,他们心中都一颤。 方能体会蔡老一片苦心,与傅洵当日的教诲。 局势千变万化,千万不可等到临了选择之际,才匆匆决断,而是从最开始,就要纵观全局,把握心中。 杭王案年初五发作,初七朝廷就处理掉了杭王和清和,但他的党羽,还得慢慢清算。 满京风声鹤唳。 卫国公府与杭王交情甚笃,不管有没有参与贪腐大案,恐怕难逃一劫。 前几天,兰絮听闻杭王案时,觉得离自己还很远,一听江之珩家被卷进去,突然又觉得近在咫尺。 上个月还是同窗,江之珩还给她写了贺年帖。 她写给他的,还没送出去。 颇为唏嘘。 谢玉君一叹:“当真波诡云谲,谁能料想,清和会失势力呢。” 兰絮琢磨过味来:“还是傅探花聪明。” 远离京城,既不受迫害,也不受牵连,当然,也远离政治中心,除非有百般能耐,否则回去就难了。 谢玉君:“不过,清和倒了,傅探花或许会被传召回京。” 兰絮:“对哦。” 她没想到这一层面,难怪这几日,崇学馆有股躁劲,原来是大家在揣测傅洵要回朝当官。 不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