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这还算一座宅子吗?(一更) (第3/4页)
,官市以三十取一的比例收取市税,咱们清林里,也是按三十取一的比例收税。” 三十比一,也就是百分之三点三三,这个税律放眼全世界,绝对属于良心税律了。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另外加上税吏盘剥以及官府对商户的加派摊买,商户在官市实际承担的税赋要远无业高于三十取一的比例。 清林里的草市并不被官府认可,属于民间集市。这清林里的商税,自然就可以落入陈应的口袋,不过,早在陈应临前之前,对清林里的规划,不仅拥有后世的集市功能,同时还有环卫工人,负责打扫街市。 整个清林里的街道上,虽然不敢说一尘不染,至少看上去没有污迹和垃圾,清林里的草市之所以能兴起,一是处于交通便利之地,方便汇集流通各地的物产,另一方面,控制草市的陈应收的税,主要用于清林里草市的收入。 清林里不仅仅有环卫工人打扫路面,修剪官道两边的树枝和花草,同时还有负责沿街所有路灯的支出。 一条街道上每隔三十步就挂着两盏灯笼,这些室外的灯笼就多达数百上千,一夜时间,不知道要烧掉多少钱。 正是因为有着路灯这个设施,所以就算到了掌灯时分,大街上也依旧人来人往,连绵不绝。 如果说,清林里只是被陈应震撼到了,可是看到陈家堡,他已经被吓倒了。 高大巍峨的城门楼,足足有后世的三层楼那么高,在清林里显得非常壮观,按说一丈八尺高的院墙并不算太高,可关键是陈家堡城墙厚约一丈六尺,名义上这外院的院墙,其实是一排房,可是陈应却知道,这哪里是什么房子,只有门窗,里面全部都是夯实的熟土,这些熟土还是用糯米汁浇灌后,蒸熟而成,坚硬似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