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雄兔眼迷离 第393节 (第4/8页)
“太后年事已高,久居后宫不问朝事。难道我大梁再无男儿,还要老妪再担社稷?” "陛下明鉴,臣,意非如此。陛下大赦,是为情也,朝廷劝降,是为理也。天下之情,重不过生身父母,天下之理,大不过社稷君王。 太后为天下君母,又为黄承誉之姑母。微臣拙见,当以太后为劝降之最佳人选。 虽妇不得出阁,然皇命无讳忌。今苍生时艰,王家多衅,理委成頉宰,简求忠贤。秦有芈后,汉有吕宣,我巍巍大梁,岂以男女藏私见,岂以老幼论长短?" 魏塱深以为然,又问数人。大抵让昭淑太后去劝降,除了说起来不好听之外,再没别的不足。可这节骨眼上,谁还管说出来如何。 议论一阵之后,齐齐称确以昭淑太后去为佳。也没谁问问昭淑太后自个儿是去还是不去。毕竟一朝太后,非帝王臣子。 又问礼官,又问随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朝事散罢,即可启程。当然了,为保太后无虞,此次劝降到垣定城外即可,无需入里。 依着众人的想法,即使黄承誉在百姓之前吹的天花乱坠,可等昭淑太后一到跟前,他连骨rou血亲都不顾,哪还算个什么义士。 魏塱只作痛悔,道是自个儿无能,还要五十老母为江山奔波。又是一阵文说武劝,连喊陛下无需自责,罪在逆贼尔。 这厢正是君臣情深处,匆匆跑来个小宫女,连哭带喘求见。人往殿前一跪,不等魏塱发问,凄声喊:“太后薨了。” 魏塱猛一拍龙椅扶手,站起来喝道:“何时的事!” 那宫女伏在地上,哭的抬不起身。魏塱连喘数声,一挥袖喊“退朝”,自个儿先入了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