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_第1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节 (第3/6页)

  阅卷第二轮,也是真正角逐的开始。

    同一张答卷,为保证公平,须随机分至两人批阅,且判定的圈尖点竖叉等次,不得相差两档以上,若褒贬悬殊,就要交与第三人再评。

    流程到位了,按理考官也得参照乡试,严选精通治学的考官分房阅卷,一经一房,一房三人。

    但囿于人力财力,院试根本做不到,四书大家都读,判卷还好些,五经义理就成了盲婚哑嫁的重灾区。

    考生本经五花八门,阅卷官却囫囵只此几个。

    乱序随机分卷,导致改卷子的泰半遇不到本经,也不十分懂答卷,经义阅卷必然疏漏百出。

    这时候大家同在一个起跑线,拼的就是运气。

    以族学大虎经卷为例。

    他本经周易,卷子弥封编号,抽签派送到考官a、b手上。

    考官a不巧,本经诗经,对周易一知半解。

    接到卷子,他按例先看破题处,坏了,易题咱也不懂,如何判得了文章好赖?

    肥手抓了把头,他暗道无妨,山人自有妙计。

    于是拈起卷子,通扫文章章法结构,再看考生文辞功力,心中便有了一个大概。

    他不往高出评,亦不往低里判,径自以浓墨在卷首点下一个醒目的朱“点”。

    正正居中,不上不下,既无功,亦无过,只要第二个改卷子的不犯轴,偏要判个极好或极差,都不需打回三判。

    不过几息,就搞定一卷,考官a十分自得。

    他美滋滋呷了口茶,自言自语道,“何为中庸?这就是中庸之实用也。”

    大虎的卷子,就这么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