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_第1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5节 (第5/7页)

分痛心,“虽说南直隶一年漕粮一百八十万担,能抵北三省两个丰年不止,但奈何咱们亦有十府一州遭了灾,冻土复种本就为难,如何还能担得起这重负?老夫只得冒死忤逆君上,斗胆抗旨,前后上书一十二封,这才说服陛下开南直隶皇仓赈济。”

    朱批奏折也做不得假,泰半好哄的民众已然点头,叹一句谢顾大人体恤。

    也有少数水军并刁民尤不服气,“既然是开皇仓,怎地亏空的是我州府?掺假事又怎么说?谁知道短了的粮是不是进了你顾家的仓?大家莫要信他狡辩,咱们助锦衣卫一臂之力,快将这狗官绳之以法!”

    顾大人叹了口气,“尔等申饬的米粮掺杂,老夫说是惯例,非是推脱,这事从古至今,在历任赈灾使手中,都是过了明路子的。大家如若不信,且问问老工部尚书,神宗元初黄河决口,他如何赈济的!”

    吃瓜吃得滋滋有味的李尚书忽然被cue,老脸一红,好在黝黑的面皮替他挡住羞涩,他一抻花白胡子,张口就是想当年。

    如此省略老大人吹嘘功绩的连篇累牍,在众人呵欠连连之际,他总算想起来今日讲话重点乃是“惯例”二字,于是轻咳一声,话音一转,开始科普。

    简而言之,朝廷救荒,历来有三途:赈给、赈粜和赈贷。

    赈给就是无偿发米,不要钱,政府全部兜底,通常是大荒之年救命的法子。

    北三省灾情最重,南直隶调去的大部分米粮都是用作安民保命。

    赈粜则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控价,严令商人坐地起价,将粮食售价维持在平常水平。

    神宗正在酝酿的限粮令,便属这一类。通常这是灾情并不严重时的调控政令。

    最后一类赈贷,是通过发放救助性贷款,政府开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