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_第五百五十七章教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七章教导 (第2/5页)

还是一无所知再去学好呢?”

    说到这里,朱慈烺有点明白了,但还不是很明白。陈燮只好继续道:“这样,假定一个同进士到一个县里做县令,一般的任期是六年(京查)。在这段期间,因为对政务知道的不多,怎么也得花上一到两年的时间来熟悉政务吧?那么好了。等他熟悉了政务,最少过去了一年。这过去的一年里,这个县里的政务,实际上是处在一种县令没发挥太多作用的情况下。再假定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县令,很喜欢执行自己的权利,什么事都要他做主。那么你再想想,这一年多时间内,他做出的决断。能给这个县的百姓带来多少麻烦?抛开这一切,我再告诉你。实际上在大明这个体制下,县令的政令,很多时候是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的。知道为什么?”

    朱慈烺摇摇头,陈燮笑道:“大明的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最低层的百姓说起,本朝之初。以里甲制度为基层制度,后加入保甲制度,里甲制度虽然没取消,已经名存实亡。这些基层的吏,手里有权。但却不是官员。加上民间的宗族、乡绅,这些人一起,他们才是大明基层权利的实际掌握者。而县令,高高在上,实际上能发挥的权利不多,不是他没有这个权利,他只有一个人,管不了那么多事情,必须依靠下面的官吏来协助他管理整个县的事务。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一个县令因为对政务不熟悉,被下面的人联合起来架空,尤其是那些刚刚上任的进士们,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很多时候,就算县令有心去管理好政务,但是却有心无力。为什么?就因为他在人生最好的学习阶段,一门心思奔着四书五经和八股文去了。”

    朱慈烺听的发呆了,这关系他今后当皇帝的位子问题。“县令无法掌握一个县的基层权利,那么中枢内阁的辅臣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