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六章歪楼 (第3/5页)
检也要求他来一趟,打着述职的幌子。好吧,实际上朱由检也确实希望陈燮进京,有太多的话想问陈燮。朱由检对陈燮的依赖性,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 朱由检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卢象升和杨廷麟都意识到了。所以一起到陈燮这里,打着拜访的幌子,实际上是想弄清楚陈燮这一趟回京的真实用意。这两位不反对陈燮收商税,但是对科举改革的事情,却深有抵触。这个抵触原因,就是两个字“公平”。 严格意义上来说,科举是一种当前最公平的选官模式,没有之一。为什么单纯的只考四书五经,制定这个规则的初衷,现在的人不得而知当是朱元璋的想法。就算是陈燮,也只能是一个猜测。老朱这个家伙太霸道了,他从来都是制定规则,那种规则在他看来对大明江山永固有利,他就制定出来。不服气,那就剁了你,一句废话都不带跟你说的。朱元璋连《孟子》都敢玩删节本,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可以说,科举到了朱元璋手里,才算是彻底的变成了一种完全没有活力的暮气沉沉的手段。朱元璋制定的一切规则,都在围绕着两个字“治内”。老百姓都绑在土地上,不要四处乱跑,多生事端。利用礼教来束缚人的思维,灌输奴性的思想。一切都是方便统治者驾驭普通百姓为出发点。 老朱绝对是个聪明人,历史人物的局限性,在他身上也没有能避免。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如何会看不到历史上王朝兴替的教训?他们肯定是看见了,只是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有区别。宋明两朝,都在阉割本民族的武力,直接导致在对外的战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清朝其实也一样,都没能避免被外来强大的势力打的落花流水的命运。 三巡酒后,两位来客放下酒杯,卢象升很不客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