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_第五百一十三章短命的闹饷(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三章短命的闹饷(下) (第4/5页)

”听到这里,朱大典的脑子里翁的一下,怎么就牵扯到自己了,这不应该啊。士兵闹饷是常有的事,如何大惊小怪,这不是小题大多么?要知道,大家都是文臣,这种事情出来,肯定要算在武将的脑袋上。

    陈燮对朱大典也没啥好印象,这货是个大贪官,跟时下的文臣差不多。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在历史的记录中,眼前的这一位,奉命守金华之后,散尽家财,招募义士。金华区区小城,朱大典坚守了三个月。城破之际,携家人及幕僚数十人,引爆炸药,殉国于金华八咏楼。康熙年间(1662年~1721年),朱大典及共同为保卫婺城殉难的严万龄、朱万化、朱万仍、朱钰等被入祀乡贤祠和忠烈祠。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廷赐谥朱大典为“烈愍公”,并在金华通济桥北的双溪驿前,建造了一座高1o米、四柱的青石牌坊,横额上勒刻“表海崇勋”四个大字。

    因为这个事情,陈燮就算不喜欢这个家伙,也没打算过分严厉的对待他。上来就这么冷淡,无非是断了他给赵之龙求饶的机会。至于赵之龙,这一次想不死都难了,陈燮在昨夜获悉消息,赵之龙与一干心腹将佐商议,回去之后便煽动闹饷,争取把事情闹大,最后法不责众,迫使陈燮放弃整军的计划。zWWx.org

    “延之兄,官兵闹饷的事情,想来你也知道。这些乱兵不论哪次闹饷,都给地方上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但是不管哪次闹饷之后,除了个别人受到了惩罚,多数人都逃脱了制裁。他们,可都是官兵啊。身为官兵,本该是百姓的保护者,怎么反过来祸害百姓呢?这样的官兵,就算再能打仗,留来作甚呢?更不要说,他们打仗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