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_第七百零三章 我们的事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三章 我们的事业 (第2/5页)

的处置建议。在做的三十一人。没个人都是这样。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总负责的李平汇报完了,组长站起来汇报,然后是组员。这个次序一点都不乱,事情清楚明白,没有弄明白的也要说一句有待进一步的调研。

    很快有几个最突出的问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宗族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冲突,江南富庶,民间的宗族势力强大。基本上每个村子都有私塾。义务教育在宣传过程中,就与之生了激烈冲突,开学之后这个冲突越的明显。大户人家,送到义务教育去学习的孩子,基本都是旁支和庶出,在家庭里面地位不高的孩子。这还是看在免学费的面子上。女子读书自愿这一条,那就更难推行了。明朝的女性在家里,就是一个家长的附属品。卖儿卖女都是很正常的年代,哪有什么自愿不自愿的。就算不要学费。也没几个家庭愿意供女娃读书,不如早点嫁人算了,或者送进大户人家做丫鬟。这些问题看上去跟希望工程关系不大,实际上有密切的联系。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很多人比罗七都惨,还欠着一辈子都还不上的高利贷的有的是。哪有钱来供孩子读书。

    困难的家庭各有各的的情况,一些家庭就算能支撑孩子念书,也不愿意花书本钱。男娃尚且如此,何况女娃。这也就是为何松江府的女校,至今收下来的学生不过三十人。这还都是出身大户人家的女娃娃。

    “当前希望工程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解决农村高利贷的问题。什么利滚利,驴打滚,借一次钱得还上一辈子,子孙后代还得跟着后面去还。在登州的时候,这些问题基本都解决了,我们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解决低层农民生存压力的问题,在江南乃至全国推广义务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根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