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七章 文明之光 (第2/5页)
这种事情根本就无法想象。实际到作战的时候,侦查放出去多远。部队之间的距离保持多少,每一个细节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数字,不是什么大概其。 感触更深的是从周延儒那里出来的洪承畴,对于新军的概念,他是比较有言权的。西南剿贼之战,他是亲眼目睹了数千劣势兵力的改编军,在十倍倍精锐流贼的埋伏冲击之下,如何用火力优势,有效杀伤流贼。之后登州营以区区数千兵力。向数万之敌起主动攻击,前进之时可谓如惊涛拍岸,再凶猛的攻击,在严整的队形和强大的火力面前,一律烟消云散。从最初的被伏击包围,到后来的坚韧反击,都体现出来了跟传统明军完全不同的素质。 要知道那一仗之所以被伏击,还是因为洪承畴要求快追击。改编军的斥候办事不力,导致没有预先现的埋伏。登州营是随后才投入战场的。洪承畴埋伏过别人,也被别人埋伏过,打过胜仗也打过败仗,算是身经百战了。他都觉得自己无法做到登州营那样,无论在任何的情况下,都能以极为坚韧的斗志起攻击。 别人还在纠缠于以文驭武的时候。洪承畴才内心深处,已经想到了另外一个层面,那就是今后的军队,指挥官绝对不会再是过去那种能拎着刀看人的猛将兄了。陈燮要进行的军事改革,先针对的肯定是军官。一群接受过全新的系统军事教育的军官,将成为大明军事的主导。这个时候再看皇家讲武堂这个新生事物和新军之间的关系,不难明白陈燮真正的意图。聪明人很多,洪承畴就是一个,所以军队国家化这个事情,陈燮怕是预谋已久了。 尽管情感上,洪承畴还是倾向于以文驭武,但是客观事实告诉他,这是不可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