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_第587章 同秀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7章 同秀才 (第4/9页)

。三十多岁了,却还只是一个童生。

    读了三十年书,除了整天读书埋头研究制艺八股,他并不会其它营生,甚至家里也没有田地。父亲早亡,家里其实就靠着母亲和妻子织布刺绣赚点钱贴补家用。

    蒋勋只是一个府试都过不了的童生,因此就算他想要去处馆教书都没有人请他。大家喊他一声夫子,也是因为附近街坊邻居,也有那些穷的家里,没钱给老师送礼,便把孩子送到他家让他教几个字,算是开个蒙,不做个睁眼瞎。

    这样的夫子,当然不能与正规私塾里的先生相比,大家逢年过节的送条鱼给两斤rou而已。好在蒋勋八股虽做的不行。但一手字却是写的极好的,平时便也给人抄抄写,算是挣个三瓜两枣的。

    可惜这终究不是正业,抄书也不可能养的活一家人。

    自晚明以来。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不下百万之众,就是考中秀才者,亦有数十万。可科举之路艰难,都说穷秀才富举人。金举人银进士,越往上越难。

    若能考中个举人,日子就能好过的很,在前朝时,举人就有资格出仕做官,而且一旦中了举人,就被人称为老爷。那时会有许多人前来投献,还有资格优免二丁和两石税粮等。

    但能考中举人的毕竟太少,一省的举人录取名额不过百余。

    更何况要中举人,起码得先中秀才。

    秀才们太多。中举人的又少,因此大多秀才日子过的都很穷,因此称为穷秀才。考中秀才就能进学,谓之生员。前朝之时,入仕必经科举,科举必经学校。科举和学校是相连的。

    每个县会有二十个名额的廪生,能拿到朝廷给的廪米、膳金。一般每人每月有一石米,富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