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_第731章 南巡讲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31章 南巡讲话 (第5/7页)

一个月四块银元。养自己是够了,养家糊口就勉强了。

    “老师知道木桶吧?”

    袁继咸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提到了木桶。

    “一个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但若是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也就成了木桶盛水的限制条件,因此可以说。一个木桶,最关键的一块木板不是那块长板,也不是绝大多数的木板,而是受限于最短的那一块。”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份其实是没有意义的。高出的越多,浪费越大。而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设想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也中有效且唯的办法。”

    一个木桶的比喻,却让袁继咸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皇帝表面上说的是木桶,实际上说的是国家治理。对于国家来说,桶里的水,就是国家的财富,国家富足自然才能强盛,但若国家要强盛,却又得依靠社会的各个阶层。

    那些板长的,是国家占据上层位置的贵族、官员、富商们,而那短板,无疑就是最底层的那部份人,也就是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

    在明末之时,木桶的木板普遍都很短,有些甚至短到了桶底了,因此哪怕有些木板极长,但对于整个明朝这只木桶来说也没有什么作用。

    甚至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实际上所有的木板本来都一条木板上锯下来的,但因为锯的有长有短,结果就有了长短板。长板过长,短板过短,其实是长短占用了短板的长板,浪费了资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换成这个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