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09节 (第5/15页)
另起炉灶,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减少了信任成本与各方的摩擦,陆昭才能把这些世家从由来已久的门阀执政的根系中拔出,从而搭建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更高效的执政平台。 现在她控扼京畿,执掌禁军,加录尚书事,又有至少三州的绝对支持。即便受到物议抨击,也不会伤及根本。况且若拥有这样的资源都不能赢得这场斗争,那她也不配录这个尚书事。 陆昭思考后道:“清议之后,司徒难免要依此议出一些大郡人选。相国若意在东,不妨早做准备,届时解下相印也能从容。” 王叡早有出任司隶校尉之意。如今太子继位已是大局,东部的既得利益他也拿到了手,日后渤海王也会回到封国。他也不想陪着一个郡王在封国里斗豪族,继而远离中枢。但是现在元洸的人依旧驻守在洛阳金墉城,即便他得以出任司隶校尉,也是束手束脚。唯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一个办法。 王叡道:“清议成败其实多赖乡人,殿中尚书远离乡梓,叡愿领乡人为殿中尚书发声。” 陆昭道:“这是一节,此外,未央宫尽毁,需要修缮,资用暂且不论,将作大匠一职,本月我要议出。行台方面,最好不要有太多异议,此事还要托尚书令玉成。” 司徒府内,吴淼仍在批阅公文。清议开启后,不乏各地奏请,其中以扬州最多。这不难理解,苏瀛至今仍不能完全掌控扬州,与当地也难免摩擦,当地世族必然要发起清议。再加上吴国平定也有三年,南人的头面人物陆昭等人的地位也在北方日渐稳固,南人急需展示自己的机会,群情踊跃也是自然。此外上报的还有诸多乱事,譬如乡土争斗、盐田掠夺、南越侵扰等事。 对于苏瀛,吴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