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章 (第3/3页)
并不是一个必须啊!君不见以诗从政都是周代的故事了,秦以降所用渐少,后世怎会如此重视,专门考察? 【对诗意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课文将它与曹cao的《短歌行》编在一起,曹cao进去,渊明避世,曹cao以天下为任,哪怕“老骥伏枥”,亦是“志在千里”,陶渊明却选择归隐田园,该怎样看待他的归隐呢?】 颜延之从郁悒中回过神来,听到这话只觉莫名其妙,高声道:“兄长归隐自是高义之举!” 当然他说得在大声楚棠也听不见,她继续cue流程: 【所谓“端居耻圣明”,换句话说,陶渊明选择归隐的行为是不是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荒唐!陶潜是义士,这问题是折辱!” 王绩坐不住了,他归隐田园便是效仿陶渊明,若陶渊明是消极避世,他是什么? 王维也摇摇头:“虽然不是很认同的他的行为,但陶潜品性自是无可置疑,楚姑娘怎会有此一问?” 苏轼难得没有笑:“先生高士,岂可用消极一词来评判,曹孟德纵有天下归心之志,然而失节于汉,怎么及得上陶公高义?!” 很明显,苏轼破防了。偶像的人格都被侮辱了,这绝对不能忍。他无师自通开启拉踩大法,连带着对前面提到的曹cao都没有好脸色。 未央宫。 刘彻一脸淡定地开始看戏,很明显后世之人对这个陶渊明非常推崇,那么有此一问不过是寻个由头为后面张本,这种话术他当皇帝都用烂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都是套路。 董仲舒学习儒家经典,又担任授业之师,倒是对这个问法报以会心一笑,夫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循循善诱,方是为师之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