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零五 忽闻羽檄传来急(五) (第2/6页)
条件,就成了“独夫”。这也就是孟子对汤武**的看法:闻诛一夫,未闻弑君。 如果回顾整个大明的政治生态,正是这种忠臣与国家天下之臣的矛盾性格,让皇帝与文官集团屡屡爆发“战争”。 华夏的忠君传统已经浸yin到了骨子里,不需要朱慈烺再刻意灌输。面对阳明心学兴起之后对皇帝的冲击,必须给人寻找第二选项。 所以民族国家就是最好的第二选项。 即便某些人不乐意见到朱皇帝坐天下,但你身为汉人,就该为同族尽力。 从近处说,这给了闯逆、献贼各部一个台阶,让他们回到朱明旗帜之下,一同抵御外辱。对于那些变节降清的人而言,也有了一丝侥幸:虽然对不起朱皇帝,但好歹还没做对不起汉人百姓的事。在被打成汉jianian之前,回头还来得及。 从远处说,这也是为自家留条后路。遗传基因是最靠不住的,万一日后哪个儿孙脑残,好歹还能退到君主立宪制度上,不至于被人赶出紫禁城。 在发起了第二轮“国家教育”之后,秦良玉请求觐见。 “殿下,臣实在是有些疑惑。”秦良玉单独请求觐见,这算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她相信自己有义务对当前军中的思潮加以汇报——她还不知道军中早就有个十人团的组织。 “秦督尽管说。”朱慈烺与重臣见面时总是以家人礼相待,这也算是继承了崇祯的优良传统。实际上在如何扮演一个传统帝王角色上,朱慈烺从崇祯身上借鉴了许多。 “在推广国家天下一说时,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