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六八 吹沙走浪几千里(一) (第2/5页)
李自成东进山西是从哪里渡河,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只有河津才适合大军渡河。 河津是北宋时得名。古称绛州、龙门,又相传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所以别称禹门。此地处于滨河要口,黄河要津。作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水,就是在这里注入黄河主干。它与陕西韩城隔河相望。形成黄河咽喉,最窄处的河面只有十丈宽。考虑到大军东进所要需要的粮草转运,以及渡河时候的安全效率,从韩城-河津一线过河是最优选择。 因为山西对西面的防御全靠黄河天堑,而黄河在腊月至正月间会结冻,人马可以随地渡河。为加强黄河防守,防止闯贼渡河东进,山西以副将熊通率部两千人到达河上。同时由巡抚蔡懋德负责黄河下段的防务。蔡懋德所领三千人到平阳府驻守,又分兵汾州。扼守黄河龙门。 蔡懋德看着座下精神昂扬的东宫军官,根本无心听皇太子讲读山西地理,只是惊诧天下竟然有这么多不怒自威的将军汇聚一堂。他从入营一路走来,只看到军容整肃,往来士卒两人成行,三人成列,一切井然有序。他本以为此军是秦地某位宿将所领,太子只是统摄其上的招牌。谁知旁听军议时才确定:这支强军的确是太子一手cao练起来,全军上下惟以皇太子为马首。 甚至各营将佐不喜称朝廷品秩。而乐以东宫军衔自矜,简直如同私兵! 这幸亏是在皇太子手里,若是哪个镇臣敢这么来,那绝对是私设官衔,当以谋反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