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二二 轻裘缓辔踏地来(八) (第4/6页)
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崇祯心中暗道,微微颌首。 ——北京从元大都至今,本身就是个古董。要是就这么被东虏一把火烧了,岂不成了大明的圆明园? 朱慈烺想到这点,又觉得以满洲人的尿性有很大可能会做这种事,不免又有些忧虑。 “最后还有,”朱慈烺道,“若是东虏举族投降呢?这怎么办?” 崇祯还没想到有这个选项,细细一想,却比玉石俱焚更让人头疼和纠结。 大明立国之初,喊的口号是“日月重开大宋天”,行的却是带有蒙元色彩、汉唐宋三朝掺杂的华夏制度,最后再加上朱氏民本主义作为纲领,最终造就出历史上延续二百七十八年的大明皇朝。 大明作为一个有鲜明烙印的皇朝,本身就具有自己的价值观。虽然从秦始皇开始,官场上就充斥着各种无底线和没节cao,但在明面上必须有一层遮羞布,否则下民的信仰崩塌,谁都靠厚黑、拳头吃饭,这世道还成什么样?岂不是成了乱世! 按照大明的价值观,讲究的是“布施仁义,平四方,抚四夷”,而非“布施暴力,杀四方,屠四夷”。虽然落实到实际上情况可能并无不同,但在桌面上必须做得伟大光明正义。 如果东虏真的举族投降,那么大明只能举行一场献俘仪式,诛杀首恶,然后将其他人送出关外,让他们继续在大明治下——实际上是自治状态——好好过日子。 或许十年、二十年内,这些人会对大明怀有惧意,做个顺民。当这份记忆渐渐淡去,他们又会回复到抢西边的时代,最终再次做起入主中原的美梦。 弱则蛰伏,强则侵犯,这是华夏所有“边患”的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