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六三 欲牵青色上柔枝(六) (第5/6页)
之所以要用黑话,因为多尔衮很快就针对《特赦令》发布了第二条愚蠢透顶的令旨:敢私藏、传播报纸者,斩!轻信者为奴! 有哪个被抓住的人会承认自己轻信报纸? 所以被抓住的,都是人赃并获以私藏、传播之罪被斩首了。 于是汉官再次出现了弃官潜逃的风潮,最高的一日竟然达到了十余人。 其中犹有吏部侍郎陈名夏,带着两个家人弃官南下,在天津上船出海,在莱州上岸,奔赴济南行在。 朱慈烺在济南安排了一次宴会,虽然皇太子本人没有出席,但是去了一位阁老,许多与陈名夏有关系无交情的官员也奉命捧场,每人都做了许多诗词,集结成册,免费刊印。 朱慈烺之所以对陈名夏格外关照,不单单是因为吏部侍郎官高位重,同时也是因为陈名夏实乃大明失节官员的典型。 甚至可以说,整个大明都不会有人比陈名夏更加没有cao守的了。 陈名夏字百史,江南人氏,乃是崇祯十六年的探花郎,初授翰林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这个起点是高标准的清流路线,只要自己不行差踏错,大明国运不败,四十余岁入阁辅政是没有问题的。 国变之时,陈名夏失节降闯,其实也不过和在京的两千余名官员一样。 李自成逃离北京之后,陈名夏没有留下事清,但是他跑到半路,听说江南在大兴“顺案”,要严惩失节降闯的官员,便又逃回了北京。 在满清,陈名夏官复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