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一八四 吹沙走浪几千里(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八四 吹沙走浪几千里(十七) (第4/5页)

。”

    “以我对父皇的了解,南迁是迁不成的。”朱慈烺本想说“君侯死社稷”,又怕吓着吴甡和孙传庭,婉转道:“父皇的刚烈毅勇,在三千年里也排得上号,断然不肯受阶下之辱。”

    所以皇帝只能死在北京!

    吴甡自然听得出弦外之音,迟疑道:“殿下,夺取山东为立足之处已是迫在眉睫。不过北京那边……”

    “殿下,”孙传庭领军日久,更为直率,“古人有‘君侯死社稷’之说,然则天子终究是万民表率,不可轻弃。如今各镇实如割据,明面上却还是要受摄于天子。若是陛下死社稷,天下必然分崩离析,人心涣散。”

    朱慈烺点头表示认同。历史原剧本中,崇祯的确自挂东南枝,掀起了一股举国为之“报仇”的狂潮。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一被时人视作是“借虏平寇”的妙计。南明弘光政权甚至愿意感谢清兵入关,史可法也曾致书多尔衮,表示愿意提供粮草牛羊犒劳清兵。

    如果只看史书,朱慈烺觉得这是与虎谋皮的愚昧。然而真正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十余年之后,站在了皇太子的高度,朱慈烺是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为烈皇报仇”这类的话。

    崇祯之死或许博得了百年同情,但在当下,无论是江南的小朝廷,还是吴三桂,都不曾真心为这位青年天子有过半分哀悼。福王只是为了坐稳半壁江山,收拢人心。吴三桂也是以此来掩盖自己剃头从虏的可耻行径,同时图谋将关外之地化作私产。如果李自成能够大方地将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