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九六 春来雨露宽如海(七) (第2/5页)
败。” 朱慈烺知道这也是东亚藩国的通病,重文轻武。 日本的国土面积决定了他们的战争潜力极小,因为战争潜力小,所以又决定了他们的战术思维薄弱,除了速战速决没有其他选择。这在战争大国——中国看来简直不堪一击,但日本总是能够制造一些幺蛾子,让人意外地牙痒。 “这些文书派人送到大明来,否则我在圣天子和朝堂面前也不好说话。”朱慈烺道。 《春秋》作为儒生们的精神宪纲,对于“义战”有明确的规定,强调“师出有名”。随着时光的积累,非但儒生,就连平头百姓也认为只有名正才能言顺,如果只是强调琉球战略位置重要,能够获得巨量的经贸利益……别说朝官不支持,就是百姓也不会认可,甚至连可能获利的商人都会顾忌名声而不敢贸然而动。 大明终究是一个文明世界,与东虏不同。 “遵命!”金应元听了朱慈烺的话,大为振奋。这可是他第一次从明朝官方口中得到要干涉萨摩侵占琉球的意思。只是按照大明以往的惯例,往往都是派下一纸诏书,让双方罢兵。这种诏书时而有用,比如琉球三山时代的终结就是因为太祖高皇帝的一纸诏书。但是对于如狼似虎,敢跟明军厮杀的日本人而言,诏书恐怕不够。 “等文书齐备了,我便请圣天子降下诏书,责令萨摩藩归还尔国土地人民。”朱慈烺道。 金应元心中一颤,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连忙道:“殿下!萨摩藩穷凶极恶,不服教化。当年还曾与大明兵戎相见,焉会因一纸诏书就退兵呢?还请殿下说服圣天子,派出天兵,惩戒凶顽!” “放肆!”礼官终于忍不住道:“你这是目无皇天,轻视圣谕,非人臣道理!” 金应元吓得连忙跪倒在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