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二四 轻裘缓辔踏地来(十) (第4/6页)
定要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在这场波动里,说什么怪话的人都不会少。 朱慈烺相信,如果不是因为有报纸这道宣泄口,现在飞到他面前的启本、奏疏都足以盖一座纸禁城了。 “该干活的人继续让他们干活,那些不干活或者没活干的人,就让他们去报纸上吵。”朱慈烺道:“有时候话题就像是骨头,该扔的时候就得扔,也好让咱们安安静静做完大事。” 吴甡本是将自己定位为智囊谋士,这回又一次深感皇太子本人有着与年龄不相当的政治智慧。当那些卫道士都在报纸上争论“禅位”这个还没影子的问题时,朝廷已经悄然无声地在筹备重开市舶司事了。 等江南那些政治立场有问题的人意识到国家即将大规模开海。恐怕真是哭都来不及。到那时候,非但错过了入股市舶司的机会,就连组建船队。取得海贸公凭的机会都没有了。 从长远角度来说,海贸公凭其实遏制了海商规模的自然增长。并不符合商业规律。然而现在的大明还是一个农业国,必须保证足够的耕地面积。如果彻底放开海贸,生丝、茶叶作为主打产品的需求量会一路走高。 那时候势必会有人将土地改种桑树、茶树,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很明显了:原本江浙一带的鱼米之乡,都需要从外地输入粮食。随之带来的粮食价格上涨,则会直接影响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危及大明统治。 而且供货量一旦卡紧。货物价格就会上涨,而欧洲、日本对华夏的丝绸、茶叶、瓷器有着极大的需求,即便价格高些也会大量购买。这自然能加速金银等天然货币向大明流入。 有了大量的天然货币流入,才能够作为准备金。发行真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