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五五三 衔枚夜度五千兵(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五三 衔枚夜度五千兵(4) (第5/5页)



    “话不能这么说。”朱慈烺摇头道:“你是十七年的进士吧?”

    “卑职侥幸得赐同进士出身。”方家鸿连忙谦逊道。

    郑芝龙心头一颤,这么久都没听这上尉说过自己是进士!一个进士也跑来当兵吃粮?

    朱慈烺道:“难道不记得《论语》了?”

    方家鸿顿时脸红上头,如同熟虾。

    朱慈烺知道在座很多人都没读过《论语》,又道:“孔子之时,鲁国有条善政:凡是赎买在国外当奴隶的鲁国人,回国后可以由公室报销赎金。孔子的学生子贡非常有钱,赎买同胞之后却不报销,自以为是义举。

    “孔子得知后,指出子贡的做法不对。为何?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像子贡那样富裕,能承担这笔赎金,但是每个人都有羞耻之心,有子贡的行为在先,以后人们就会耻于向公室报销花费。

    “一方面有羞耻之心,一方面又的确力不能逮。结果会如何?结果就是愿意为国家赎买国人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大家索性当做看不见了。”

    朱慈烺又道:“忠义仁勇,礼义廉耻,这是君子才有品质,只能律己,不能律人。一国上下,必然是君子小人相杂处。国家如果以君子的标准制定律法,必然令小人背弃祖国。国家以小人的标准制定律令,则小人有所拘束,得到良好的引导,一步步走向君子之行。而君子犹是君子。如今坐在这里的人,日后多半要扬令治下,应当记住我今日所说。”

    在座众人脸上都没贴“君子”“小人”的标签,但钦佩之色却是一样的。君子固然不介意“有道之财”,而小人也算是得到了一个保证:利益均沾,只要守规矩,一样可以合法地发家致富。

    这一点,郑芝龙感受犹深。rs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