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一八 轻裘缓辔踏地来(四) (第2/5页)
的命令。 刚整训完毕的新兵源源不断派往天津,将沿途的土路都踩实了。 萧东楼一边将他们补充进自己的拳头营部,一边在战场进行再教育,让他们适应真实战场的血腥和杀戮,用小规模的邀战累积经验,为将来的大战做准备。 等博和托得知击溃自己的明军竟然只是一个四千余人的队伍时,萧东楼已经完成了天津城外三道防御工事,并且接受了两批共三千人的新兵。火药、炮铳和粮米、石料源源不断送抵天津,隐隐有了固若金汤之势。 天津为北京东面屏障,也是一方重镇。光复天津之后,明军隐隐对永平四镇形成威胁,一旦东虏大军想从山海关退走,势必要受到明军从侧翼的打击。 不过要想彻底截断东虏退路,光靠一个刚组建起来的第二师恐怕还不足以完成狙击任务。 “要守住山海关,以我军的火力也得要五万人。”曹宁对着尚不精确的地图,重重叹了口气。 萧东楼摸着眼罩,也颇为无奈:“把三个师都拉过来才勉强够啊。” 东宫军制,一个师三个营,满编人员为一万三千人上下。三个师也才将近四万人,而现在东宫一共只有五个师,其中辽东师还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主力师。辽东师绝大部分人其实是劳工、苦役、垦荒的农民,要想靠他们作战,实在有些缘木求鱼。 近卫三个师,加上山地师,总兵力在五万上下。要控守两个半的省份,兵力实在太过于的捉襟见肘。然而战士属于专业人士,并非抓一个壮丁就可以担任的,这也使得光复大业受到了极大影响。 “要是不管不顾堆一下的话也能堆起来。”曹宁道:“怕就怕一打就溃。” “还是精兵为上。”萧东楼道:“辽东师那是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