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四二七 期以忠义酬明君(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二七 期以忠义酬明君(一) (第2/5页)

:“他们要是走了,倒是能减轻不少负担。”

    “天津三卫最早就是军城,这里军户占了大部分,虽然上不得阵,干些辅兵的活还是没问题的。实在不愿走的,就留下与城共生死。”萧东楼想了想又道:“你刚说的负担,无非就是粮食,只要守得住城关到港口这段,还怕粮食进不来么?”

    曹宁点了点头。

    别的城市都是先有聚落,而后成城。天津却是朝廷先画了蓝图,圈地建城,然后才有了人口聚居。而最初建城的目的就是作为交通枢纽,方便军资、货物转运。

    朱慈烺走山东的时候,着实带走了一批天津卫的军户,就连城中的军械制造业都连锅端走,不留分毫给闯逆和满清。萧东楼领兵光复之后,城中的人口比之朱慈烺走时更少,青壮也不甚多,所以百姓这头倒不是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萧东楼与曹宁两人边走边说,很快就到了位于城中心的鼓楼。这座弘治年间落成的建筑,砖拱起顶,四面穿心,上起楼二层,中置大钟,以司晨昏。站在鼓楼之上,几乎能遍览天津卫全城。正是因此,才被萧东楼与曹宁选为第二师指挥部所在。

    鼓楼以西为天津右卫衙署,眼下也改成了第二师参谋部和训导部驻地。鼓楼东面的大运、大盈、广备三仓,早已经囤积了大量的粮食棉衣、火药炮弹等军资财物。北门内的户部分司作为书吏们的工作区和宿舍。东门内的左卫衙署、明伦堂、文庙全都改成了战地医院和病房。

    萧东楼在鼓楼见到了等候军议的各营、部军官,径直带人上了顶楼,那里已经被布置成了作战室。里面从地图到沙盘应有尽有,全是这一个多月以来的高效准备。

    曹宁上前取了竹鞭,以参谋长的身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