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五七零 南北驱驰报主情(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七零 南北驱驰报主情(3) (第5/5页)

后全要从银行走账,让他们在各县营业所支领。这得是多大的工作量!

    朱慈烺看蒋臣脸上神情变幻,知道他要忧心的东西不少,归根结底就是人手不足。一亿五千万人口的大明,绝大部分是农业人口,要转职工人还可以胜任,转职管理岗位则力不能逮。

    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引入商业银行机制,将大量繁琐的基层业务承包给私人银行。其实两淮盐商并非没有动过这个脑筋,非但在报纸上鼓吹,还走门路递上了题本,不过朱慈烺全都压下不发,并不打算将金融领域开放给民间。

    何况这些盐商素无cao守,比之张家口的晋商好不到哪里去。

    食盐利润之高,乃至朱慈烺前世国家仍然实行专卖。而那个时代国家只有两项专营买卖,一者是烟草,再者便是食盐。可见食盐价格再低,仍有暴利。

    大明的盐价是北宋的六倍之高,盐税收入却是北宋的四分之一。北宋每斤盐抽税三十文,大明每斤抽税二十二文,两者相差不大。然而考虑到大明崇祯年间的人口已经是两宋人口一倍有余,盐税收入竟然还如此之低,那就很成问题了。

    更何况,按照洪武年间定下的盐税税费,每引得钱六两六钱四分。又按全国盐产量二百万引计算,则全国每年的盐税收入当在一千三百二十八万两。

    大明建国以来盐税最高一年只收到过二百五十万两,其他的盐税去了哪里?

    朱慈烺对他们的态度很简单:让他们“坐困”,断绝其主要财源,逼他们将口袋里的财富一点点吐出来。聪明的人或许会借此破蛹成蝶,笨些的只有死路一条。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rp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