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一六九 吹沙走浪几千里(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六九 吹沙走浪几千里(二) (第5/5页)

,尤其不会在背后做这等事,只是将信将疑,怀疑是巡抚老爷见识太少的缘故。

    蔡懋德却不知道,今天皇太子朱慈烺所讲的每一个方略,都不是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来自整个幕僚团队的资料收集,汇总分析得出的最优选项。东宫侍卫营作为朱慈烺的主要军事力量,已经形成了较为成体系的参谋制度。虽然过往明军将领出征,也有“中军”作为参谋长,但如今东宫参谋的人数和影响力,皆非过往历代能比。

    这也是因为朱慈烺缺乏成熟军官,使得军事主官不得不接受参谋的意见。若是放在其他军镇,哪个总兵不是威武霸气,大搞一言堂?有时候甚至明知是错误的决定,为了个人尊严也得坚持下去。

    而东宫就没这种问题,许多参谋的军中资历、阅历比主官都要老,又有东宫cao典要求:每旬ri要汇总局以上作战单位的参谋报告,进行工作汇报。这就给了参谋更大的话语权,就算主官不认同参谋的意见,也不能随便置若罔闻,必须在战备/作战ri记里进行记录和说明。

    在欠缺实在经验的时候,只能用这种笨办法来弥补。所谓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军事主官只要足够决断,参谋们只要肯动脑子,以团队的力量总能胜过那些严重依赖将领个人能力的军队。

    而且有了这样的分工之后,东宫武装从根子上杜绝了军阀派生,山头林立的可能xing。朱慈烺ri后更不用担心部将中有谁功高震主,被属下“黄袍加身”。

    种子已经种下去了,也抽出了一道嫩芽,但要等它长成参天大树,却是还需要时间和空间!

    朱慈烺坐在中军帐里,闭起双眼,用心看着大明万里山河,直到门外传报:“太子宾客吴甡并陕西总督孙传庭求见。”(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