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五三 不知有月空中行(二) (第2/5页)
宋应星、汤若望、方以智三人颌首示意,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身穿二品朝服的六旬老者身上。 “臣熊明遇,拜见皇太子殿下。”熊明遇上前行礼。自报家门。 朱慈烺上前一步,扶住熊明遇:“坛石公,在学院之内,只论天地之理,一切繁礼皆可减等。” 明朝皇帝对于高官老臣的优待是家族传统,文官们也早就习以为常了。熊明遇自觉到了技工学院之后鲜有建树,行礼之后便退到了一边。 谁知朱慈烺却盯上他了。 “坛石公。”朱慈烺问道,“我看到先生罗列了数理化书中不少公式,正要讨教。” 熊明遇上前解释道:“殿下容秉。殿下著作之中,固然深入浅出,不过文字描述终究繁复,不若以西人之法。列为公式,更易记忆推广。” “这也是我乐见的。”朱慈烺的书中只是讲了原理,没有列出公式。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文字表达,以及如何确定单位符号。 “为何不用拉丁文字?而用了……那种,那种怪字呢?”朱慈烺问道。 诚如泰西传教士们所记载的。明朝士大夫们有充分的包容和好奇接受泰西文明,而且能够很坦然地承认本国文明在技艺上的不足。但是。华夏的骄傲和不逊于人的才智,让这些士大夫在接受泰西文明的时候并非单纯学习,而是以教学相长的姿态,将泰西文明吸纳融入华夏文明。 如今泰西只是刚刚被大明承认为文明世界,自然不会像三百年后那样,洋大人说什么都是至高无上的。 “殿下,那种不是怪字。”熊明遇苦笑道:“是减字。” 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这种截取汉字偏旁、部首、甚至只是几笔的“文字”,是唐末琴家曹柔从篆书中提取创造的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