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7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726节 (第4/8页)

谅六十万大军足足八十五天的例子。

    你能说诸葛亮、高欢、陈友谅等人全都是军事废物吗?这显然是不对的。

    再往后,第二次军事行动,宁燕合流后,朱棣带领十几万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南下,南军拦截初战不利后,只要是个正常的统帅,都不会做出一边继续围攻坚城,一边分兵用一支以步兵为主力的部队,在野地里跟对方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作战的决定,尤其是在敌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边军,而己方部队编制来源极其混乱毫无配合可言的情况下,这是标准的腹背受敌,很容易就会造成大崩溃,而在敌人援军已经到来的前提下,面对已经不可能攻下来的坚城,只能撤退。

    至于第三次军事行动,也就是救援大同,没什么可说的,是个人都得救,这就是兵法上的攻其必救,不救大同谁都不知道会不会燕王把代王的兵马也给吃了,一旦再吃掉代北的边军,那么野战就不用打了。

    第四次军事行动,白沟河之战,之前姜星火在朱高煦的回忆过程里就已经了解全貌了,李景隆全程都没做错任何事情,靠着优势兵力稳扎稳打,三面合围的同时命战术执行能力最强的松潘精骑绕后背击燕军,直接导致了大宁系多名悍将战死,燕军被团团包围,战线趋近于崩溃.南军之所以兵败,主要原因是因为朱棣和朱高煦孤注一掷,带着所有主力精骑同样绕后背击南军后方,击溃南军的后军。

    而与历史记载所谓“大风吹断李景隆帅旗”不同的是,白沟河之战,双方都是赌上全部家当的赌徒,全都红了眼,朱棣和朱高煦击溃南军的后军,李景隆带着中军非但没有移动,反而调集甘凉铁骑、上十二卫亲军精骑、西川步军,这三支预备队力量,以悍将瞿能父子、俞通渊、藤聚为统兵将领,与朱棣和朱高煦所率燕军精骑硬碰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