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儿不为奴_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来,故都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来,故都见! (第2/5页)

之最。李匡明作为戚家军后裔,自然对火器十分推崇,也知道研发火器的这些匠人的意义所在。

    周士相纠正了李匡明的概念,告诉他,这些人不是工匠,而是研发专家,是大明火器领域的杰出人材。他们的意义绝不在于进士之下,甚至可以说,十个状元也比不上他们这些人对于太平军的重要性。

    周士相如此郑重其事,自是让李匡明十分震动,特意命令自己的军卫专门保护他们。

    除了子母弹,程汉斌还带来了一万具没良心,十七万斤药子,各式炮弹一万四千余发,以及专门用于爆破的药包1400具。这些大概占了军械局今年产量的六成,虽然距周士相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不过也能勉强支撑大军作战所需。除了这些军械,程汉斌还带来了一杆让周士相刮目相看的火铳。

    此铳和开花炮弹一样,被军械局的人称之为“子母铳”。不过,周士相更愿意将这杆火铳称为机枪,或者说是机枪的雏形。

    和曾亲手摸过、打过的机枪不同,军械局研发的这杆子母铳式样比较简单,并且点火方式仍是火绳,子弹也是铁丸和铅丸,但却能连续发射17响。这意味着如果在战场上士兵配发一百杆子母铳,实际威力却相当于1700杆火铳。并且无须组织队列轮替射击,在短时间内便能凭借狂风般的弹幕将攻击方一扫而光。

    周士相简直是欣喜若狂,问程汉斌是怎么想出研发这种火铳的。程汉斌却说这种火铳并非他设计,而是由一个叫李大彪的人搞出来的。

    听了程汉斌对李大彪的介绍,周士相不禁感慨,大明真是遍地人材,也从不缺人材。

    李大彪今年已经五十多岁,辽东锦州人。其父当年是祖大寿麾下的骑兵,后来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