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棺_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营边军矛盾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营边军矛盾起 (第2/6页)

财政来源。

    不过大明朝的税收很重,军户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每个军户都必须出一人当兵,叫做正丁,正丁死了之后便由次丁补上,次丁也无法入伍,就让余丁补上。

    朝廷对这些军户的盘剥非常严重,以至于军户都以脱离军籍为荣,为此还出现了大量的逃难军户,宁可抛弃这个出身,成为流民,或者落草为寇,也不愿意当兵。

    就比如蓟镇这个地方,防守的边墙大概有两千华里这么长,可嘉靖年间的一次彻查,才发现两万多军户已经逃走了大半。

    军户逃难之后,主将正好瞒报,用来吃空饷之类的,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逃走的越来越多,空缺就越大,将领们吃的空饷就更多。

    朝廷对此不满,就要剥削,到头来还是欺压到军户的头上,军户不堪重负,又会逃走。

    也亏得戚继光治军有方,眼下整个蓟镇防线拥兵十万,军户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

    盖因戚继光与其他将领不同,他除了是军事家之外,更是兵法家和武器大师!

    他雇佣军户来加厚城墙,修造防御的敌台,单是蓟镇就修建了五千多座的敌台,更漫提三屯营等要塞之地,防御工事的修建就更是频繁。

    他会给应征的军户物质上的补偿,或者以劳役顶替粮税,军户种的粮食不用上缴,应征去做工还有钱可以领,日子自然好过了些,也就不需要再逃跑了。

    纵观大明,终其一朝,农民起义和各地叛乱从未停歇,是因为朱元璋就是靠起义才得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