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四章 痛失先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痛失先手 (第8/9页)

我安慰的成分,但是在华北。

    形势就不容乐观了,外交上的谈判失利,英法一再的对日本容让,以至于只要有谈判发生,就会产生让举国上下都愤慨不已的坏消息。

    而曾一阳在不知道中央具体分析的情况下,得出了一个结论,日军增兵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增兵,从哪里增兵,才是影响结果的因素。

    从东北增兵华北为主,长城沿线的东北军虽然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后方无忧的情况下,自然坚持一到两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但如果日军从海上增兵为主,直接运送兵力到天津,那么在长城沿线的东北军就会腹背受敌。热河、察哈尔的日军就会大举进入中原,守则有可能被分割包围,全军覆没。

    只要有三个师团在十天内运送到天津,凭借日军优于东北军的机动能力,东北军就会损失惨重。最好的打算也是何柱国的五十七军,五个师损失过半,突围成功,最坏的结果就是,连带在北平的105师都被日军分割包围在狭小的区域内,动弹不得。

    最后,东北军仅仅可能在战争的初期,就丢失一半以上的兵力和大量武器。

    在日军轻松拿下河北后,日军挥师攻击大同,则晋绥军就会被拦腰截断。山西盆地和绥远草原的联系将被彻底分割。那么华北的战事,将在短期内,成为向日军一面倒的局势。

    曾一阳的判断结果就是日军想要速胜的迫切希望,这样导致的战术思想就是,在日军进攻初期,日军会集中所有机动兵力,用最强的部队,寻求中国军队主力决战。

    在华北,东北军和晋绥军无疑是最强的两股势力,尤其是东北军的装备在中国军队中是数一数二的,战斗力上也很难评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