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一七五章 一个国家,四个政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五章 一个国家,四个政府 (第4/7页)

陶希圣,将汪精卫卖国的最后一条遮羞布扯掉,将‘汪日密约’付诸于公,开始了他戏剧化的反角一色。

    原来,高宗武当年是蒋介石和日本谈判的代表,往来国民政府和日本之间。后来蒋介石的薄幸,让高宗武心生反感,决心跟着汪精卫干。

    汪精卫叛逃之前,高宗武和梅思平两人受汪精卫委派,先期赶赴上海,和日军中国派遣军磋商事宜。但当时的日本内阁一致认为,中国已经沦为其殖民地,即便有少量的反抗,也并不重要。

    抛出了一份比给袁世凯的二十一条更为严酷的条约,《日华协议记录及谅解事项》草案,而担任副手的高宗武一直对此不满。

    作为汪精卫的全权代表,梅思平想都没想,就在协议上签字,此举,让日本内阁大为赞赏,认为汪精卫是真心投靠他们的,在协议签署当天,就下令上海派遣军护送梅思平和高宗武赶赴日本,签订最后的协议。毕竟,在上海签订的不过是一份草案,约束力不够。

    时任国民党外交部对亚洲司对日科科长的高宗武,和梅思平一起,抵达上海的当天,就已经注定了他叛国的性质。

    可是,在日本转了一圈后,他要变卦。

    变卦的原因更是匪夷所思,背上了叛国罪,已经被国民政府通缉的高宗武,在日本受到的待遇,热情之中带着冰冷的蔑视。这让心中书生意气颇重的高宗武很是不满。

    当初,投靠汪精卫,是因为蒋介石独断专横,而汪先生‘面善’。

    等到了日本,高宗武才发现,汪精卫投靠的背后大老板,比蒋介石更不好相与,每天腆着一张臭脸,迈着罗圈腿,在他面前信誓旦旦的说着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高宗武越想越不是味,真要成了汪精卫组建的新政府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