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零零章 肃清残余 (第4/6页)
的铁道线,包围绥化边上的集镇东津镇,口子扎紧之后,就发动强攻,必须要在绥化守军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攻克东津镇。 从周围村镇据点抽调的日军到底去了哪里? 绥化?显然不见得。最有可能的倒是庆安。 庆安的守军并不多,原本不过是一些宪兵和伪军,但是周围两个县的日军据点的兵力收拢之后,至少可以收拢一个大队的兵力。加上宪兵,伪军和警察,应该在1500人左右。 而曾一阳留在手中的,就警卫旅和教导团。 警卫旅并不是野战旅,配有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营。兵力要比一般的野战旅少很多,整个旅的兵力也就在三千左右。而教导团的兵力更少,是培养部队连排指挥官的训练团。 平时也就八百来人,夏季作战之后,一部分教导团的干部补充到了一线野战部队,留下的才五百来人。 但是整个教导团的战斗力很强,毕竟,都是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有着多年军龄的老兵,党员的比例超过九成。战术素养也非常出色,是精锐中的精锐。几乎每个战士,都能独当一面。毕竟,从教导团下部队后,这些战士,最起码也是排一级的指战员。 虽然可以动用的部队不少,但这些部队都不能全部用出去。 而日军一旦在庆安固守,依托城墙节节抗击,没有数倍于其的兵力,很难将庆安拿下来。 过来一会儿,曾一阳才点了点头,似乎有了腹案:“你先回去,打下天镇之后,部队马上往北,明天天亮之前,一定要赶到庆安城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