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零五章 命门 (第4/7页)
不同的时期会出现转变。我举个例子,在九一八之后,东北军将领马占山假意迎合鬼子,但在关键时期举起抗日大旗,在江桥和鬼子决战。这场战斗,发生在初冬的齐齐哈尔,鬼子在战场上的伤亡并不大,这源于他们的武器优良这长期训练,但是最大的伤亡出现在了冻伤上。当时的关东军拥有的钢盔内衬很薄,而齐齐哈尔当年的天气冷的比常年早,所以鬼子带上钢盔就很容易将脑门冻在钢盔上,一旦揭下来,整个头皮都要剥掉。而战后的统计中,冻伤占伤亡日军中最高的比重。按理说,钢盔能够在作战中降低前线士兵的伤亡,尤其是因为火炮造成的丧亡,但在江桥战役中,日军中的钢盔就成了其造成大量伤亡的最要原因。这是作战双方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曾一阳总结性的说道:“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不但要能够让士兵信服,还要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利用一切周围能够利用的地形,天气等因素,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打击对手。” “而在绥化,日军最大的弱点是骑兵和炮兵。这两支部队一旦驻扎在城内,其作用甚至比步兵都要差。可是在城外,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创造了机会。骑兵和炮兵作为日军最主要的进攻手段,失去了这些进攻力量,日军就只能守城,等待援军的抵达,但是只要围而不歼,绥化的日军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最后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曾一阳是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下讲台。绥化的局势能够如此明朗,也正是从1纵围困日军骑兵和炮兵开始的。 小鬼子太配合了,还有田中信男对于在绥化的作战,势在必得。 可临了马上就要开战的功夫,手上两支最重要的部队出了问题。这能不让他着急吗?这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